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型疾病,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、祖细胞发育异常,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。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、感染和出血,可伴有肝脾肿大。目前常用的药物不能治愈本病,大量临床实践证明,以中医药为主治疗本病,对改善临床症状、提高治疗效果及延缓其转化为白血病,有着较好的疗效。
中医解析: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症状表现
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中医“虚劳”、“血证”、“内伤发热”、“髓毒”、“瘀证”及“症积”范畴。本病以肝郁、脾虚、肾亏为本,气血阴阳亏虚为先,肾精亏虚,肝郁气滞,继则邪毒内壅,气血滞行,终致虚实夹杂。
症状1、临床上气血两虚者可见面色苍白,唇甲色淡,头晕目眩,神疲乏力,心悸气短,舌淡苔白,脉虚大无力。
症状2、肾虚则见头晕乏力,面色少华,腰酸腿软,耳鸣健忘,尿清长,脉细弱或迟脉虚大。
症状3、气虚不能行血,血虚脉道不充,血流不畅为瘀,阴虚火旺,热伤血络迫血妄行,溢出脉外,留体为瘀,或阳虚内寒,血凝不行致“血瘀”形成。症见面色晦暗,口唇色暗,粘膜瘀斑,腹部包块,或痰核瘰疬,舌质淡暗、瘀斑,苔白腻,脉沉涩。
症状4、气阴两虚,虚热内生可致“发热”症状,风热毒邪乘虚而入又可形成热毒炽盛或邪毒内攻的高热症状。气虚无力统血,阳虚无力固摄或阴虚火旺,热迫血妄行均可导致“出血”症状。
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治疗
北京德胜门中医院中医专家张广蕊认为: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,低危组多为RA、RAS、RCMD病人,以贫血为主,治以补肾填精为主,积极促进正常血细胞生成,辅以解毒祛邪,抑制病态血细胞生成;
高危组多为RAEB病人,治以解毒化瘀为主,调控骨髓造血,抑制病态血细胞生成,辅以补肾填精,促进正常造血。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造血异常得到纠正,正常造血功能得以恢复。
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,传统西医治疗大多治标不治本,费用较高,导致病情久治不愈,因此专家建议,在西医治疗的同时,通入中医疗法,对因对症,辩证施治,从疾病根源上有效治疗。
中医在治疗此类贫血性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成功的病例,早在《内经》提出的“肾藏精,主骨生髓”、“精血同源”理论就为本病的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。经过多年中医临床及研究认为,本病病理机制为骨髓蕴毒,肾精不足,造血紊乱。其中,MDS低危期多见于脾肾亏虚致阴虚损阳,精血不化患者;中危期多见于气阴亏虚日久致瘀毒内结患者。
在"清髓造血"创新治疗理念的指导下,现代中医主张采用清热解毒、益气养阴、补气养血等方药对症分型治疗MDS,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,其治疗机制主要在于调控骨髓细胞生长,改善骨髓微环境,调节骨髓免疫功能,恢复紊乱的骨髓造血功能。其作用特点是从疾病源头着手,清除骨髓不良成分,清髓养髓护髓,调节黄骨髓转化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,彻底恢复骨髓造血功能。从而使红细胞系统造血恢复,血红蛋白升高,白细胞比较稳定,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系统也随之恢复。在达到治疗目标的同时,也避免了西医化疗“伤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和易复发的严重弊端。
Copyright @ 2008-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版权所有
咨询预约电话:010-84098130 备案号:京ICP备15000730号-7
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200号(德胜门箭楼的东北角)
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