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血小板增多病因

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? 知此知彼百战不殆

  很多人都知道,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不可缺少的关键,对在止血、伤口愈合、炎症反应、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。因此,在日常体检中,人们对其也加大了关注。但在日常调查中,很多人都明显表示,当血小板低是他们会加强小心,但对于血小板高他们有时就不重视了。那么,血小板高对人体健康到底有什么影响,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呢?北京德胜门中医院中医内科专家表示,血小板的异常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巨大,人们可不要厚此薄彼了。

  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?

  专家表示,“造成体检血小板偏高的原因很多,并不一定就是血液病。”而且,血小板偏高是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的,既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因素,也可能仅仅是生理性的因素。 “多数人都只是单纯的血小板偏高,不必惊慌。”但专家提醒,单一指数不达标,不足以说明健康有问题,而应综合其他体检结果以及本人病史而导致的病情异常,对患者的健康威胁是不容忽视的。

  而且,专家还表示,正常的血小板含量为100~300*10^9/L,略高于正常值的人,如果其他值正常且没有其他病症,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。但如果血小板数值偏高,尤其是在持续400以上,就需要特别注意观察,定期检查。特别是血小板计数持续达到600以上,则可能是患有骨髓增殖性疾病、免疫系统病变或是恶性肿瘤等严重血液疾病,此时一定要积极到医院定期监测,接受必要的治疗。

  正确了解血小板增多症的症状 才能不受疾病的伤害

  血小板增多症起病缓慢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,约20%的患者,尤其年轻人起病时无症状,偶因验血或发现脾肿大而确诊。轻者仅有头昏、乏力;重者可有出血及血栓形成。出血常为自发性,可反复发作,约见于2/3的病倒,以胃肠道出血常见,也可有鼻衄、齿龈出血、血尿、皮肤粘膜瘀斑,但紫癜少见。血栓发生率较出血少。中国统计30%有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。肢体血管栓塞后,可表现肢体麻木、疼痛,甚至坏疽,也有表现红斑性肢痛病。脾及肠系膜血管栓塞可致腹痛、呕吐。肺、脑、肾栓塞引起相应临床症状。脾肿大占80%,一般为轻到中度。因此,为了健康一定要尽快的治疗。

  专家就此类疾病推荐:“中医辨证施治”

  中医将血小板增多辨证分为:一、气虚血瘀型。中医治疗宜温阳益气活血;二、阴虚血瘀型。中医治疗宜采用养阴、行气活血之法;三、气阴两虚血瘀型。治疗当采用益气养阴、活血化瘀的方法;四、肝郁气滞血瘀型。治疗宜舒肝理气,清热凉血,兼施活血化瘀。血小板增多以上证型并非孤立存在,常两证或多证兼而有之,依据中医辨证论治,随症加减、组方论治血小板增多症,可明显缩小脾脏,减少增生的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,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、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、血小板增多症出血等病症的治疗疗效显著。

  目前西医治疗血小板增多一般采用化疗或放疗治疗,来控制细胞的过度增殖,使血小板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,防止出血和血栓形成。虽然有一定疗效,但也会对正常细胞和器官功能造成损伤,因此不是最佳的治疗方式。

  而中医认为血小板增多症是因为毒邪入血伤肝引起的。中医认为肝藏血,肝为血脏,毒邪入血伤肝,毒入肝经,阻碍血脉正常运行,形成瘀血;治疗原则当解毒祛邪、活血化瘀。中医药治疗血小板的优势在于:注重整体、辩证论治、综合调理、治病求本、无毒副作用及费用低等特点。

  中医将血小板增多辨证分为:一、气虚血瘀型。中医治疗宜温阳益气活血;二、阴虚血瘀型。中医治疗宜采用养阴、行气活血之法;三、气阴两虚血瘀型。治疗当采用益气养阴、活血化瘀的方法;四、肝郁气滞血瘀型。治疗宜舒肝理气,清热凉血,兼施活血化瘀。血小板增多以上证型并非孤立存在,常两证或多证兼而有之,依据中医辨证论治,随症加减、组方论治血小板增多症,可明显缩小脾脏,减少增生的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,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、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、血小板增多症出血等病症的治疗疗效显著。

专家在线咨询热线:010-84098130

北京德胜门中医院是一家综合性中医院,也是一家在中医事业发展中独树一帜的特色中医院。医院自成立以来,以中国传统医学为基础,默默耕耘于望、闻、问、切与辩证施治之妙方良药的开拓与创...更多>

联系我们

专家门诊电话:
免费咨询预约电话:010-84098130

就诊地址:
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200号(德胜门箭楼的东北角)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公交路线:乘5,27,44,55,210,305,315,344,345,380,409,625,670,800,919德胜门站下 (具体路线点击查询)

Copyright @ 2008-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版权所有
咨询预约电话:010-84098130  备案号:京ICP备15000730号-7
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200号(德胜门箭楼的东北角)
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